平台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的新型经济形态。近期,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就平台经济过去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接受了新华财经记者专访。
新华财经:您认为从过去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劳帼龄: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
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从过去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看,一是要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需要健全完善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包括完善治理规则、健全制度规范、推动协同治理。需要提升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包括完善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重点加强金融领域监管、积极探索数据和算法安全监管、不断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
二是优化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环境。这就包括降低平台经济参与者的经营成本、建立平台企业间合作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需要构建与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包括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三是增强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这里包括引导平台企业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平台企业推动数字产品与服务“走出去”,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新华财经:目前,平台经济在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差异较大。在您看来,应当从哪几方面推进转型发展?
劳帼龄: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其中,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规模达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1.7%。但三次产业中数字化转型的渗透率差异巨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分别是10.5%、24%、44.7%。当前经济发展中最需要平台经济发挥作用的重要职能,是通过平台经济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数实融合,赋能经济转型发展。
从平台经济最活跃、也是数字化渗透率最高的第三产业而言,应该通过平台经济进一步提升平台助力服务消费的创造能力。需要鼓励平台企业拓展“互联网+”消费场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产品普及应用,发展智能导购、智能补货、虚拟化体验等新兴零售方式,推动远程医疗、网上办公、知识分享等应用。
需要引导平台企业开展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网上促销活动,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需要鼓励平台企业助力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医疗、社保、就业等服务领域的普惠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
从平台经济有切入、但数字化渗透率有待提高的第二产业而言,应该通过平台经济加快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支持平台企业依托市场、数据优势,赋能生产制造环节,发展按需生产、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需要鼓励平台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提升企业一体化数字化生产运营能力,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
需要引导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公共平台培育,推动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需要鼓励平台企业深入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中小企业从数据上云逐步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升级。
从平台经济切入最少、也是数字化渗透率最低的第一产业而言,应该通过平台经济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相关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品牌化、可追溯化助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需要引导平台企业在农村布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您认为,平台经济可以从哪几方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劳帼龄:据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2023年5月发布的《平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平台力量》研究报告显示,平台经济能够从三个方面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平台经济利用规模、范围经济增加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以交叉网络效应促进市场竞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平台经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畅通经济中消费和流通等环节,有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三是平台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保障全产业链稳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率,实现多主体共享数字红利。
近年来,有关平台经济的分类,业界常用消费互联网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平台来划分,认为从转型创新看,随着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趋于饱和,产业互联网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互联网平台企业纷纷调整投资和运营策略,积极向产业互联网发力,平台企业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步伐加快。
根据埃森哲预测,到2030年,产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我国是制造大国、网络大国,拥有工业体系完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的市场优势,发展产业互联网潜力巨大,这为平台企业转型创新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空间新赛道。
而产业电商或者说产业互联网平台,正是代表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的角色,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驾护航、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新华财经:为什么说,当前除了生活型互联网服务平台,还要重点支持发展一批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劳帼龄: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正成为驱动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业互联网的蓝海正在形成。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重量级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可以更好服务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服务实体经济是核心,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在研发、采销、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需要完善产业生态,通过梯度培养,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平台。此外,优化发展环境是关键,需要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既要强化政策、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也要强化基于数据和流程的事中监管,防范风险。
以上海为例,依托产业体系完整、市场容量大、交通便利程度高,以及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信息汇聚的优势,通过发展一批重量级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有利于更好服务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生活服务到生产服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升级形态,也是增强产业数字化渗透率的重要途径。加强“平台业态”+“辅助产业”的强耦合,将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释放相关生产潜能、提振制造行业信心、优化供需匹配管理,强化平台经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我国应在鼓励平台企业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充分利用技术、人才、资金、渠道、数据等方面优势,发挥创新引领的关键作用,推动“互联网+”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效率方向发展。
(转自:新华财经)